城市雕塑的文化内涵纪念性交流性
纪年性是城市雕塑传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,通过对历史事件,人物的刻画与表现,重现了当时的历史的英雄人物及时代精神。
交流性是使人产生亲近感,还起着使人同自然进行交流的某种媒介作用。通过不同类型,不同区域雕塑的展现可以起到文化交流,和人际交流的作用。
我国长的城市雕塑群——《舜耕》在浙江省上虞市建成。这座长 65 米、宽 6 米、高处 26.4 米的巨型大象雕塑群占地 25 亩,由我国著名美术家韩美林构思,并组织助手在 11000 吨花岗岩石材中雕制而成。史载,与黄帝齐名的我国远古“五帝”之一的大舜后在浙江上虞居住,披星戴月“躬耕畎田”不已。大象感其恩德,远道前来助其耕地。雕塑的建成,引来了大量的游客,给城市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,带来了很多机会。
贝雕
用有色贝壳雕刻或镶嵌成的工艺品。早在宋元前后,我国民间就流行有螺细镶嵌和贝帖等工艺等。品种有:各种人物、动物、花卉、挂屏等陈设品;各种文具、烟具、台灯等生活用品。色彩富丽,形状奇异,自然美观。主要产区有辽宁大连、山东青岛、广西北海、广东陆丰等地。
人们开始在自己的环境里布置自己喜欢的雕塑,开始把艺术与实用结合的石雕产品用在自己的身边,山东景观雕塑,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意境。这个状况谁能抵挡呢,不能,这就是市场!
目前石雕的范围覆盖非常广,从北京的石雕雕塑,到平民百姓家门口的石门墩,石雕雕塑无处不在。可以说石头雕塑在每个公园都有,石牌坊,它的存在,就能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。